4類、12道,吃出起承轉合千變萬化
《總舖師》劇裡以「雞仔豬肚鱉」象徵福祿壽、「換骨通心鰻」象徵年年有餘……,說著深植人心的臺灣辦桌文化,在臺灣「八慶一喪」皆有人辦桌,溯源於閩廣移民所帶來的佛、道信仰,開展有廟會便有熱鬧的流水宴;像是在宋江陣文化的重要發源地—內門,每年都會選在順賢宮舉辦「宋江大宴」,辦桌上那幾道「封肉、魚翅羹、油飯」古早味手路菜總令人回味再三。說到辦桌佳餚,一場辦桌約有12道料理及4類菜色:冷盤、主菜、湯頭、甜點,上菜順序起承轉合 富有邏輯。辦桌辦得好,可從這五處見端倪:辦桌、理菜、順口、入心、藏情,細節千變萬化,多一分甜、多一味情,怎樣都拿捏得宜、賓主盡歡,正所謂「心若歡喜,菜就好呷」。
每位總舖師腦中都有一桌食譜笈
辦桌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就是總舖師,又被稱為「廚子師」或「刀煮師」,擔當一場場筵席總指揮、負責整場節奏與流暢度;他與稱為「大師」或「大工」的重要副手,還有協助場佈、備料、端菜等細瑣事務的夥伴「水跤」聯手,克服不同環境、地形、氣候,完成場場無法複製的饗宴。傳統辦桌特別看中五路:豬肉、海鮮、什貨、菜料、水路—總舖師會先到現場觀察水源充足與否及安排妥善排水,接下來就是從夜半到天明的整備工作:凌晨三點到市場挑魚貨,四點工作團隊於現場下貨備料……等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美味就此展開。等這些都到位了,最後才能完美呈現總舖師腦中那秘方食譜的好滋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