遊程規劃
主題介紹 —
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一府二鹿三艋舺,描繪著清領時期臺灣最重要的幾個城市及由南到北的發展重心,但在當時的南臺灣,傳言有一個地方的繁華與臺南不相上下,甚至有小臺灣之稱,就是「笨港」。今日雲林與嘉義交界的「北港溪」便是「笨港溪」,但因早年嚴重氾濫,將笨港分為北笨港與南笨港,對照現在的區域則是雲林的北港以及嘉義的新港,每年農曆三月媽祖誕辰遶境活動,是全臺灣的祭典盛事,信眾們隨著鑾轎隊伍,用最虔誠的心與步伐,長途跋涉來到北港朝天宮或新港奉天宮,祈求一整年的平安健康。
廟宇除了是信仰中心之外,在早年更是生活的中心,當有祭典或節慶活動時,廟埕是最好的活動廣場,可以搭戲台演布袋戲、歌仔戲謝天酬神;廟宇也是傳統的藝術中心,抬頭看看廟簷上精美且生動的交趾陶神明與奇獸,或是碎碗片拼貼成的剪黏作品,這些都是傳統藝術精細工法的展現;廟宇也是地方產業的發展重心,香客們來到此地,成為了潛在的消費者,所以廟前以及周邊的商鋪,除了販售祭拜用的供品外,地方口味的美食小吃自然不會少,而特有的在地物產,如笨港地區的香油、麻油也都在沿街飄香。
來一趟笨港信仰之旅,從廟宇開始打開對傳統生活文化與工藝的知識之路。

近年人們對於新港奉天宮的認識以及討論,最熱烈的就是虎爺信仰,虎爺不儘象徵財運,同時也是小孩子的守護神,因此吸引許多年輕人或新手爸媽前來參拜,除了讓人們了解相關信仰以及神祇的故事外,也帶大家細細領略廟宇文化裡的交趾陶、剪黏、製香等工藝技法。

奉天宮旁,有一間百年歷史的糖果店,專門販售一項以麥芽糖、麵粉及花生仁為原料的古早味零嘴「新港飴」,早年稱為「雙仁潤」,在地人則稱它為老鼠糖,進貢給日本天皇後深受喜愛,於是賜名為「新港飴」。

午後來到傳承三代的大慶製香廠,體驗遵循古法的製香工藝,至今仍堅持傳統的手工製香,標榜天然無毒,而老闆掛保證的方式,便是當場將香放入口中咀嚼,再來告訴你成分有多天然。

接著前往位於板頭村的板陶窯,近距離觀賞在奉天宮看到的交趾陶以及剪黏作品,幸運的,也可以在板陶窯內看見老師傅正在泥塑或是拼貼相關作品。漫步在板頭村裡,不時可以發現在民宅的矮牆上、堤防邊、稻田旁都有剪黏或交趾陶的藝術作品,徜徉在傳統工藝濃厚的農村氛圍裡。

前一日認識了新港,跨過了北港溪後便到了雲林的北港。最熱鬧的白沙屯媽祖遶境,每年吸引上萬名信眾從苗栗通霄出發,一路步行至朝天宮,來回距離約300公里路程,被文化部指定為國家重要的「無形文化資產」;朝天宮的夜晚非常迷人,廟前大道與廟旁街道,滿是紅色燈籠,廟宇的建築在淡紅色的燈光裡,顯得溫暖而寧靜,廟裡的各種裝飾也都藏著不同的故事等著你來探索。

雲林被稱為是「布袋戲的故鄉」,臺灣兩大布袋戲流派便是從雲林發展出來,尤其是五洲園的黃海岱先生所教出的弟子,各個都是現今布袋戲的翹楚及宗師。關於更多布袋戲的緣起故事,則可以在虎尾布袋戲館得到豐富的知識,也可於此體驗掌中乾坤操偶的樂趣。

每年十一月份,若在虎尾深深地吸氣,可以聞到空氣中甜甜的味道,就可以知道虎尾糖廠在製糖了,現有的糖廠大多已紛紛轉型,還能有機會看著一車車的甘蔗經過繁複的工法成為精透的糖漿,實屬一趟珍貴的懷舊體驗。